“没有了老家,没有了田地,我们是流浪的老百姓……”
【资料图】
2018年3月14日,浙江省衢州市江山市新塘边镇勤俭村,99岁的抗战老兵姜纪水,在江南小院里兴奋地唱起救亡军歌,迎接采访组的到来。
歌声雄壮激昂,老人手里的烟一支接着一支,他向记者讲述自己过去的经历,将思绪带回74年前衡阳城里的铁血战场。
1939年,是一个特殊的历史年份——汪精卫通电投敌,中国抗战进入艰难的相持阶段。在湖南,第一次长沙会战打响。
这年正月,正在田里干活的姜纪水,突然被“抽壮丁”的部队绑了起来。这时他20岁,平静的生活戛然而止,来不及和青梅竹马的未婚妻告别,就被拉入抗战的洪流。
转眼到了1944年8月,在衡阳保卫战期间,已是国军第10军预10师30团搜索连的排长的姜纪水率领所在排,已经在衡阳打了47天,此时第10军已快弹尽粮绝了。
打到最后,姜纪水的排牺牲了大半,原本一个班有14个人,最后每个班只剩几个人了。
一天,日本人突然从四面围了上来,他们被俘虏了。他最先被关在护国寺。后来,连排一级的军官被集中关押到东洲岛,普通士兵则被关在其他地方。
那些日子,姜纪水看着美国人的飞机在东洲岛上空转来转去。
“关在里面是一点事情也不知道的。”他说,虽然在一起的还有四个江山人,但是,“都不知道方军长和日本达成停战协议的事。”
八月的衡阳,城外水田里的早稻还没有人回来收割。姜纪水回忆,中国军人被俘虏后,每人分一碗稻谷,一勺盐,吃三天。他们自己想办法脱壳,然后用罐头盒子煮饭吃。
“真是被日本人害惨了!日本人的心很黑很黑,故意折磨我们,我什么苦都吃过。”
寒冷的下雪天,日本人故意让中国军人去外面扫雪,日本兵用枪指着他们说,“八嘎呀路,怎么干活慢慢的!让我们太君看到是不行的。”
他愤愤地说,“你们吃得多,你们力气大大的。我们吃得少,我们干活的力气是没有的。”
从夏天到冬天,中国俘虏一直穿着打仗时穿的单衣。“冬天让我们出去扫这个扫那个,夏天就放出去暴晒。”
姜纪水说,日本人天天让他们干活,稍有不如意,就冲他们喊:“让太君看到,要死啦死啦的。”
每天早上,日本人向着东边呼口号。“每天都有人莫名其妙地不见了,每天都有人被枪毙,但绝不可能有人逃出去。”
姜纪水说,被枪杀的人,可能是查到证件的,或者看着有权力,担心会对日本看守造成危险的。
突然有一天,方先觉被日本人押着来看望连排级军官。孤岛之上,方先觉看着被俘的连排级军官直掉眼泪,他们也跟着掉眼泪。
此后没多久,有日本兵对他们说:“你们方大人逃走了,你们小兵死啦死啦的。”
日本终于投降了。有日本人对他们说,河对面的中国人很多,我们先生没面子。说完,便再也不去看他们,失落地走开了。
门口监视的日本士兵自动撤离了,大家走出被关押的房子,自动地集合到一块。这时候,姜纪水发现幸存下来的人已经不到原来的一半,“不超过100人。”
当时,岛岸边拴着竹排、松树排,他们就划着竹排、松树排上岸,四处寻找各自的部队去了。
此时的衡阳城,基本被炸成了一片平地。一队队的日本兵,枪口朝下,谨慎小心地走在大街上。
姜纪水20岁出征沙场,军列“三过”家门而不入,回来时刚好30岁。经历十年战火的淬炼,他是一个幸运儿,没有大的负伤,健健康康地回到家,从一个年轻小伙长成了一个大高个。
回来时,他依然记得那一幕,当穿着旧军装的他突然出现在家门口的时候,连父亲都已经认不出来了,还以为是驻扎在当地的伤兵。
让他欣慰的是,“我女人还认得我。”他妻子小时候是喝他母亲的奶水长大,两人相差四岁,从小就像兄妹一般。
隔着战火硝烟,两人鸿雁传情互诉衷肠,书写了战争年代一段坚贞可贵的爱情故事。一回来,这对有情人便喜结连理。
那个年代,在江山乃至江浙一带,有“好男不当兵,好铁不打钉”的说法。所以,1949年预10师准备开往台湾,姜纪水毫不犹豫地离开军队,这也是原因之一。
即便抗战胜利不久,当地人对当兵的也并不认同,曾有一位伤兵因为钓了农民的鱼而被活活打死。
而说到衡阳的老百姓,姜纪水和所有接受采访的抗战老兵一样赞不绝口。
他说,第10军和老百姓的关系很好,衡阳老百姓给他们带路,提供情报,而且也多亏了衡阳老百姓把方先觉营救出去。
对一位年近百岁的老人来说,许多记忆经过时间的淘洗,变成了一块块碎片,还能够重新拾起的,便是最珍贵、记忆最深刻的一部分。
在采访快结束时,采访组的志愿者通过微信视频,与方先觉儿子方庆亨连线,姜纪水朝着手机屏幕兴奋地说:“我身体好,还能打麻将,我今天高兴……你爸当年对我很好。”
这一刻,他一定是又记起了在绍兴举办的班长培训课上,军长方先觉给他们训话的场景。
姜纪水,1919年出生,浙江省衢州市江山市新塘边镇勤俭村人,1939年正月入伍,参与过第三次长沙会战、常德保卫战、衡阳保卫战。
让人感慨万千的是,浙江籍抗战老兵姜纪水还曾于2017年12月9日以98岁高龄重返衡阳旧战场,祭拜他那些为国捐躯的战友。
老兵不死,只是渐渐远去,向所有为抗战胜利付出生命和热血的老兵致敬,你们是民族的脊梁,华夏的魂魄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