纳妾制度至少可以追溯到殷周时期,当时的礼法制度就规定了上到天子诸侯,下到平民百姓分别能娶多少女人。
(资料图片)
准确来讲,纳妾制度并非一夫多妻制,应该是一夫一妻多妾制,因为在古代,妻和妾的区别实在是太大。
古代允许男子纳妾,但不允许多妻。妻应是媒妁之约,父母之言,明媒正娶过来的老婆,而妾只能算作侧方,不能称之为妻,也不能算作正是的婚配。
在这样的制度下,妾的地位和妻简直不能同日而语,等级划分十分鲜明。在古代,即便妻子不幸去世,丈夫也不可以把妾扶正,否则就会受到惩戒。
比如《大明律》明确规定,“以妻为妾者,杖一百;妻在,以妾为妻者,杖九十,并改正。”
都说三个女人一台戏,女人多的地方是非多,那么妻妾之间是怎样相处的呢?
一般来讲,相处模式有两种:和睦相处或妻妾相争。
和睦相处很容易理解,彼此和平相处,没有冲突,相安无事。
而一旦出现冲突,一般妾室很难有好下场,因为妾的地位很低,基本上就相当于伺候丈夫的仆人,当然等级要比真正的仆人高。
妾的待遇完全看主人和妻子的态度,即便被妻子打死,妻子最严厉的惩罚不过是被流放。
而且丈夫一般不会因为妻子对小妾不好就把妻子修掉的,因为“宠妾灭妻”实在是影响声望。
据史料记载,明朝礼部侍郎杨轩的妻子王氏嫉妒心很强,前后杀害了十几个小妾,却因为是正妻,并愿意花银子赎罪,最后姿势被杖责50。由此看来,地位差异不言而喻。
既然纳妾会引起很多家庭矛盾,为什么会盛行这么久呢?
在古代这样的农耕社会,不管是干农活,还是抵抗土匪都需要男丁,在以宗族抱团的农村,生了男孩才能为本村的宗族做贡献。如果妻子生不出男孩的话,丈夫大多会纳妾生男娃。
妻子为了显示自己的大度,摆脱家族邻里的口舌,甚至会主动提出让丈夫纳妾。
好在新中国成立后,纳妾制度被彻底废除了,向男女平等迈向了一大步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