辽兴宗喝醉酒,对弟弟说:“百年之后,你当皇帝”。耶律重元很开心,对兄长忠心耿耿,任劳任怨,他还率兵远征,击败西夏。
耶律重元,辽圣宗幼子,天资聪颖。1031年,辽圣宗病逝,耶律宗真继位,是为辽兴宗,母亲萧耨斤摄政,帝后关系不断恶化。
为了掌握大权,萧耨斤与弟弟萧孝先联合,打算册立耶律重元,并做好了充分准备。但是,耶律重元敬重兄长,不满意母亲、舅舅的做法,便将消息告知兴宗。
【资料图】
辽兴宗先发制人,收回太后印玺,并把萧太后“送去”给辽圣宗守陵。
事后,辽兴宗对弟弟宠信有加,册封他为“皇太弟”,掌管南北枢密院,并在酒后许诺将皇位传给他。
“兄终弟及”的继承方式,在契丹等游牧民族中很盛行,故而耶律重元相信兄长的诺言,对继承大统充满信心。
耶律重元认真工作之余,还经常带兵征战,帮助辽兴宗对付党项。他曾深入贺兰山腹地,击败西夏的“铁鹞子”,可谓是战功显赫。
“诺言”能否经得起考验呢?答案是否定。辽兴宗受中原文化影响很深,皇位的继承优先传给儿子;但凡儿子还在,岂能轮到弟弟呢?
耶律洪基,辽兴宗的儿子,他6岁就开始接受培养。耶律洪基一步一个脚印,18岁便兼任南北枢密院的长官,并担任天下兵马大元帅,一人之下,万人之上。
辽兴宗目的很明确,就是培养自己的儿子,让他继承皇位。酒后的“誓言”,他只是说说而已,耶律重元相信,只能怪自己无知。
1055年,辽兴宗驾崩,耶律洪基继位,是为辽道宗。耶律重元,则有一个新的封号“皇太叔”。
自古没有“侄传位叔”的说法,也就宣判耶律重元无缘帝位。耶律重元老了,也没精力争夺,只想安心过一辈子,却未能如愿。
耶律涅鲁古雄心勃勃,他想夺取帝位,拿回属于自己的东西。为此,他不断劝说父亲耶律重元,让他振作起来,并寻找机会收拾耶律洪基。
儿子每天在身边鼓动,耶律重元也有了想法,父子两便策划行动方案。他们以生病为由,让耶律洪基来探望自己这位“叔叔”,伺机动手。
耶律洪基喜欢打猎,没时间去亲自探望,他随便派个太监去问候,走过场而已。
耶律重元父子见此计不成,便打算乘着耶律洪基外出狩猎时,突袭他的营帐。
耶律洪基每次狩猎,随身护卫并不多,按理说应该比较容易得手。但是,耶律涅鲁古人缘太差,消息无法保密,结果袭击失败。
耶律涅鲁古率400骑兵直奔大营,被耶律仁先当场擒拿,所部溃散。耶律重元见计划失败,又召集2千兵马,杀向耶律仁先。
此时,契丹士兵不愿继续内斗,在萧韩家奴劝说下,纷纷放下武器。耶律仁先乘势发起进攻,耶律重元再次战败,狂奔20余里,无奈之下自尽而亡。
耶律重元本有机会当皇帝,如果他同意母亲、舅舅的方案,就没辽兴宗、辽道宗父子什么事了。能当皇帝的时候不当,时机不成熟却有了想法,这是取祸之道。
耶律重元估计是不懂历史,不知道韩信的故事。韩信手握重兵,本应该采纳蒯通的意见,占据齐国,与刘邦、项羽抗衡,但他没有。韩信没了兵权,在长安也没任何优势,却想着突袭皇宫,被吕雉轻易拿捏。
一代“兵仙”韩信,没有输在战场上,却败给了智商。耶律重元也是如此,错过了皇位,就应该低调做人,安享晚年,了此一生,岂能有非分之想。
顺带说下,耶律重元也给金庸小说带来了灵感与素材。天龙八部中,耶律洪基与乔峰结拜兄弟,誓同生死。耶律重元率兵突袭行营,耶律洪基命悬一线。
关键时刻,南院大王乔峰挺身而出,还没使出降龙十八掌,就搞定了耶律重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