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些年兴起了一股“国学热”,最初是我们的年轻人开始注重汉服以及背后的衣冠文化,在清宫戏霸屏的时代背景下,愣是走出了一条正本清源的路。
【资料图】
伴随着这股风气,很多台湾来的名师知名度大增,比如曾仕强,还有之前很早就扬名但是在大陆被人较晚才知道的倪海厦。
曾仕强|图片出自网络
当然,他们中间最知名的莫过于本身名气已经很大,借助国学热而更进一步的南怀瑾。
01
南怀瑾水平如何
在互联网还未风靡之前,南怀瑾就已经著作等身,他的争议非常大。
称赞他的人认为他是贯通儒释道的大师,驳斥他的人认为他是巨骗。
台湾的另一名嘴李敖就扒出了南怀瑾小学肄业的事实。
李敖这个人的争议比南怀瑾要多地多,况且英雄不问出处,即便南怀瑾小学未毕业,但这个事情与南怀瑾本人的水平并无绝对关系。
李敖|图片出自网络
倒是大陆的学者对南怀瑾的学术能力实事求是地进行了质疑。
《论语》里有一段是“季氏旅于泰山,子谓冉有曰:女弗能救与?对曰:不能。子曰:呜呼!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?”
“旅于泰山”就是到泰山祭祀的意思,季氏祭祀泰山属于僭越的无礼行为。
孔子的学生冉有是季氏的家臣,所以,最讲究君君臣臣名分的孔子,希望冉有能够阻止季氏。
论语别裁|图片出自网络
对于这段话,南怀瑾在其著作《论语别裁》中把祭祀的“旅”当成“旅游”,把阻止的“女弗能救与”理解成“你不能救他们季家吗”。
孔子批评子路的一句话是“暴虎冯河,死而无悔者,吾不与也。必也临事而惧,好谋而成者也”。
就是一个人非常勇敢,但没有脑子,赤手空拳打老虎,没有船强行过河。
对这种人的下场,用我们现在的网络语就叫“NO ZUO NO DIE”。
但南怀瑾在《论语别裁》里说:“(暴虎冯河就是)像一只发了疯的暴虎一样,站在河边就想跳过去,跳不过也想跳。”
南怀瑾|图片出自网络
尤其是“夷狄之有君,不如诸夏之亡也”,孔子的意思是那些蛮族落后地区的人,也有头子,有君主、酋长。
但光有形态,没有文化,有什么用,不如夏朝、殷商,虽然国家亡了,但历史上的精神,永垂万古,因为它有文化。
这里的“亡”是通假字,在古代同“无”,意思是没有,可南怀瑾却直接解释为“灭亡”。
连基本的通假字都不认识,至少证明南怀瑾的儒学水平是非常堪忧的,说他贯通儒释道就更不可能。
02
佛学的半瓶子醋
不过,南怀瑾在儒家、道家层面的著作大多有“别裁”、“旁通”的词语。
这可以理解为,就是个人的一家之言,这无可厚非,毕竟学问的门槛向所有人开放。
南怀瑾|图片出自网络
即便是郑玄、王肃等人在考证儒家经典的时候也有分歧,乾嘉学派的考证对于先贤的观点亦有修正。
但这些人的观点都有考据,可以理解为在故纸堆里下苦功夫,这可能为一般人所不齿。
可是“若要活学问,须下死功夫”,不说对社会贡献如何,但从学术角度而言,郑玄等人的方法无疑是值得称道的。
南怀瑾当然可以就典籍发表自己的看法,就跟胡同串子老大爷谈俄乌大战一样。
胡同大爷|图片出自网络
问题在于,南怀瑾的知名度以及赚钱的水平不是胡同串子大爷可比的,人们自然要用高级知识分子来要求他。
南怀瑾从未自称“国学大师”,不知道是有自知之明还是出于其他考虑,反正他的信徒认为他们的南师是在自谦。
他们的信徒还会以南师的佛学水平来佐证南师的实力。
南怀瑾认为,佛要注意佛教、佛学、佛法的区分,这一点确实高出不少人的看法,即便是大德高僧恐怕也不会指摘什么。
同时,南怀瑾还认为,学佛首先要破除迷信的心理。佛祖、菩萨、阎王这些都不是最后的主宰,自己的“心”才是。
南怀瑾|图片出自网络
他说“世间一切学问,大至宇宙,细至无间,都是为了解决身心性命的问题。离开人生、身心性命的研讨,便不会有其他学问的存在”。
在南怀瑾看来,佛是一个无形的意念,所谓的清规戒律是人们借助佛而约束自己,对自身进行约束的外在形式。
对于学习佛法,南怀瑾认为不一定要袈裟在身,只要自己好好修持,真正做到“济世利人”的时候,也是一个人们心中的“佛”。
如果局限于这些言论,南怀瑾的思考并没有问题,他的话对如今学佛不得法门的人未尝不是一个指导。
南怀瑾|图片出自网络
但是,与他言论矛盾的是,南怀瑾经常会讲一些累世轮回,画符念咒、阴阳风水,相学算术。
03
拿爱因斯坦开涮
南怀瑾在讲学的某种场合,拿爱因斯坦开了一把涮。
“爱因斯坦这样一位伟大的人,可惜死得太快了一点。他想把生命升华,变成为四度空间(FourDimensionalSpace或称四次空间,或四个因次空间)。那时人就不是现在这个样子,而可以有神通,可以不靠机器而在空中飞行。”
这段话很有点今天中国“人文”学者的口吻,都是要对科学指手画脚的,而其实也都是连基本科学常识都没有,连常见辞书也懒得去翻翻就信口开河了。
只要有点物理常识的人都知道,爱因斯坦相对论的所谓四维空间,其实就是我们所看到的三维空间再加上时间维的统称,并不是多出了一个什么神秘的东西。
爱因斯坦|图片出自网络
爱因斯坦确实说过,科学的尽头是神学。
但他说的神学不是一般人理解的那种神学,更接近于天道宁论的不可知论,这个级别的牛人谈神学与其说是谦卑不如说是傲娇。
你可以理解为,牛顿、爱因斯坦这些牛人不断侵蚀上帝的地盘,他们发现众生实在可怜,才把上帝给接了回来。
一面是倡导不着相的修行,一面又是各种神论。南怀瑾为何有这么矛盾的形象呢?
这要从他一贯以来的人生经历来看。
南怀瑾|图片出自网络
南怀瑾与佛学结缘是青年时期与袁焕仙的结识。袁焕仙在固定的地方交流讲授佛学,但其实是川军军阀的一些社交场所。
袁本人曾经是大军阀杨森的高参,南怀瑾因为这层缘故,和不少国民党高级将领过从甚密。
是以,1949年的时候,哪怕南怀瑾一直认为新中国有着大好前程,仍然抛弃家庭到了台湾。
受困于生活,南怀瑾发表了《禅海蠡测》《楞严大义今释》,可是无人问津。
或许正是这段时间,南怀瑾开始检讨,那就是如何才能获得受众的广泛支持。
南怀瑾|图片出自网络
因为无论是原教旨佛学中那些涉及到逻辑思辨的学问,还是禅宗的顿悟,都要求一个人有深厚的文化素养。
对于普通百姓而言,这些距离似乎都很遥远。理论越简单和神秘,才能有更多受众。
04
公关能力一流
恰逢,日本佛学家铃木大拙和胡适论战。
铃木大拙是将禅学推广到西方的重要人物,以至于现在西方人谈禅是“Zen”而不是“Chan”。
胡适在佛学上受到了铃木大拙的重要影响,再结合中国原本的佛教史料,胡适再考据上的成就让铃木大拙刮目相看。
铃木大拙|图片出自网络
但在禅学的本质上,胡适的结论太过于惊世骇俗,被铃木大拙逐一反驳。可以说,胡适在这场论战中并未占得丝毫便宜。
面对铃木大拙的咄咄逼人,胡适干脆不再发言。
几年后,胡适读到了南怀瑾的著作而倍加推崇。有了胡适的背书,南怀瑾得以在大学开设课程。
不过,南怀瑾讲的更多的却是《易经》,因为这门学问够神秘,也正因为如此,才被李敖怒骂。
这时候,新中国的内外环境越来越好,在孤岛的蒋氏父子在困顿之余,想到文化这张大旗,某种意义上是与新中国争夺中华正朔。
徐复观|图片出自网络
起初,蒋氏父子笼络了牟宗三、徐复观等真正的儒家士大夫,但这些人自我意识比较强,不太好驯化。
南怀瑾则没有这些负担,在这种机遇下,他名气暴涨。国民党的许多重要人物都是他的座上宾。
这就引起了蒋经国的忌惮,加上台湾开始吹捧王财贵,南怀瑾只能远赴美国。
紧接着,大陆改革开放后,南怀瑾又回到了他一直看好的大陆(你品,你细品)。
我们一直以来对所谓的怪力乱神嗤之以鼻,如果南怀瑾还是以过去的行为推行自己的学问,那结果可想而知。
南怀瑾|图片出自网络
毕竟,我们在八十年代就警告过净空大和尚。
是以,南怀瑾才能说出修行主宰在自己的“心”这种论调。
这样,效果更佳,因为韦小宝向来说话就是“十句话中掺杂一句假话”效果更佳。
在南怀瑾主办的大学内,其实和袁焕仙的法子如出一辙,都是富人的交流场合。
05
不要迷信南怀瑾
南怀瑾的作品,不是文化,文化只是表面;不是真佛学,连佛学入门都不适宜。读多了还会走火入魔,变得神神道道,与外界格格不入。
南怀瑾|图片出自网络
国学是个很大的范畴,但是“文学—史学—思想哲学”的渐进次序不可颠倒。
正因为许多人文学和史学不过关,又渴望学习传统文化,看见南怀瑾的书说的头头是道,好像知识量很渊博,就立即对之膜拜顶礼,是谓“五体投地”也。
但真正的国学大师和佛学大师,真正有文化知识的人,他们是不会对此“深入人心”的。
要说南怀瑾的贡献可能就是促成了“金温铁路”的修建,并且“还路于民”。
参考资料:
B站up主“一条闲木鱼”《打假一个超级大师》
怀疑探索者《南怀瑾的作品应该普及吗?》
徐晋如先生的访谈节目
北山南人《不学无术的骗子南怀瑾》
本文创作团队
作者 | 赵希夷
策划 | 赵希夷
编辑 | 赵希夷
*图片来源于网络,如有疑问烦请联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