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元7世纪,在青藏高原上新兴的吐蕃王朝正在向四周扩张,甚至在唐朝兵威达到鼎盛的时期,夺取了唐朝大片土地,屡屡杀败前来的唐军。而实现这么凶悍的成就的,就是著名的吐蕃大相(宰相)论钦陵。他是怎么做到这一点的呢?
上图_ 李治(628年7月21日—683年12月27日) ,即唐高宗
趁唐朝不备夺取西域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公元668年,历经隋唐四代帝王的努力,东北亚小强权高句丽终于倒在唐朝的铁蹄下。消息传来,大唐上下举国振奋,唐高宗李治也颇为激动,毕竟做到了太宗先帝也没能做到的伟业。西突厥被毁灭,百济内附,倭国称臣,大食止步于吐火罗。放眼望去,寰宇之内还有谁能与大唐为敌?
唐朝君臣集体忽略了一个事实:一个心腹大患正在雪域高原上迅速崛起。在贞观年间,吐蕃首领松赞干布曾因求娶公主不成,派军攻打唐朝西部边境的松州。唐太宗派大将侯君集击败吐蕃军,令松赞干布领教了唐军的厉害,于是改为很谦恭的态度。太宗遂同意了松赞干布的请求,派文成公主入藏与吐蕃联姻,顺便送了很多中原的生产工具、技术等好东西,帮助吐蕃提升了生产力和文明程度。
上图_ 松赞干布 (吐蕃王朝第33任赞普)
不仅如此,吐蕃南部的印度地区当时有个强大的戒日王朝,玄奘法师刚好到此求取真经回到唐朝。可是戒日王死后,王朝崩裂成好几块。恰好唐朝使臣王玄策一行抵达其中的中天竺,恰好这时候中天竺发生内乱,新国王袭击了王玄策一行并抢夺财物。逃出生天的王玄策以大唐使节的身份,从吐蕃和泥婆罗调集数千士兵就去干中天竺,实现了“一人灭一国”的成就。
松赞干布在位期间,对唐朝一直保持恭顺。可是到了之后的赞普(国王)即位后,随着国力不断上升,对唐朝就开始有不恭顺的心思了。王玄策的事迹虽然很爽文,但是也为吐蕃扩大势力范围扫除了一个南方的障碍。就在唐军精锐征讨高句丽时,吐蕃大军先是吞并吐谷浑地区,随后开始向西域进军。公元670年四月,吐蕃联合于阗攻陷安西四镇,切断了丝绸之路。
上图_ 吐谷浑 与 吐蕃
连败唐军,保住吐蕃独立
自攻灭东突厥后的40年来,从来都是唐朝把人家揍哭,如今哪能受你小小吐蕃的羞辱?唐高宗将东北方向的军队大批调往西部,任命名将薛仁贵为逻娑(今拉萨)道行军大总管,率领10万唐军,试图直捣吐蕃都城,顺便帮助吐谷浑复国。此时吐蕃以贵族噶尔家族中的噶尔·赞聂多布为大论(相当于宰相),由其弟名将噶尔·钦陵统兵驻扎在吐谷浑地区,准备迎战前来的唐军。
噶尔·钦陵在史书中通常被称为论钦陵,这是因为他在日后担任了吐蕃的大论。作为噶尔家族的新星,他年纪轻轻就成为了吐蕃大军的统帅,攻陷安西四镇便是他的手笔。面对薛仁贵率领的十万唐军,吐蕃赞普十分吃惊:我只侵略你的边境地区,你却搞这么大阵势来打我老家?钦陵则表示不用担心,我会出手,率领主力在大非川(今青海共和县西南切吉平原)以逸待劳。
上图_ 薛仁贵(614年-683年3月24日),名礼,字仁贵
薛仁贵也不愧为一代名将,洞悉了吐蕃人的意图,对方兵多将广,不能与之相持,必须速战速决。于是他留下郭待封率领2万人在大非川上保护辎重粮草,自己率领其余主力绕过乌海(今海南境之黑海)奇袭吐蕃腹地。开始时计划很顺利,唐军击溃吐蕃军占领乌海城。结果郭待封自恃名将郭孝恪之后,不想听薛仁贵的话,也想争抢战功。于是他带着部队也前往前线,结果还没有与薛仁贵军会合,就遭遇了吐蕃20余万主力的伏击。
唐军即便再骁勇善战,面对十几倍于己方的敌人,还是在别人的主场,毫不意外地被击溃了。薛仁贵得知粮草辎重落入敌手,只能退守大非川。钦陵率领40万吐蕃军围攻唐军,这下真是40万对十万,优势在我了。唐军辎重粮草已失,士气已然受挫,又无险可守,薛仁贵再能打也无济于事,只能带着少量兵力突围出去,其余部队全军覆没。不过钦陵也见识到了唐军战斗力的强大,同意与薛仁贵达成和议,没有阻止他回到唐朝境内。
对这次战败,薛仁贵心里肯定是不服气的:要不是郭待封这个猪队友坑我,胜负尚未可知也!不过从现实来说,即便郭待封不坑人,面对山川天险和高原反应,唐军也是很难直取逻娑的。此战不仅是薛仁贵人生中最大的一次失败,也是唐朝开国以来最大的一次战败,被迫取消了安西四镇的建置。
上图_ 刘审礼(?~681年),徐州彭城(今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)人
唐朝自然是想要复仇的。675年,唐朝夺回安西四镇。678年,唐高宗派李敬玄、刘审礼率领18万唐军抵达青海湖,试图完成之前薛仁贵没有完成的任务。刘审礼带着一万唐军赶到大非川旧战场,与钦陵率领的吐蕃军发生遭遇战。结果水平一般又胆小的李敬玄不敢带主力跟上,就这么把刘审礼的部队给卖了。他见刘审礼战死,就想要退军,结果被另一支吐蕃军挡在了承风岭,进退不得。
就在这危急时刻,唐将黑齿常之率领敢死之士500人,夜袭吐蕃军营,蕃将跋地设夺路而逃。到此李敬玄才率领主力部队撤退到鄯州。在其他战场,唐将李谨行和契苾明都击败了一部分吐蕃军,为唐朝挽回了一些颜面。可是安西四镇又落入吐蕃手中。唐高宗震怒,但是鉴于李敬玄是自己当太子时的侍读,感情不错,只把他贬为衡州刺史。随后皇帝派娄师德出使吐蕃,和钦陵的弟弟赞婆达成了和议。
上图_ 裴行俭(619年-682年6月9日),字守约,绛州闻喜县(今山西闻喜东北)人
钦陵两次大败唐军,向唐朝证明了自己不是好惹的。
679年,唐高宗得知吐蕃新赞普即位,认为可以趁其国中不稳,再次攻打。裴行俭进谏到:“现在吐蕃是钦陵主政,朝堂和睦,上下一心,这样的情况下还没办法图之。”唐朝最能打的名将都认为钦陵不好对付,现在只适合防守,不适合出击。钦陵自己也说到:“唐朝把四周的蛮戎夷狄都兼并了,即使是在海外地边的,也没有不被消灭的。吐蕃之所以能够独立,是因为我和赞婆兄弟齐心,才让国家得以保全。”
上图_ 武则天(624年-705年12月16日)
而到了武则天当政后,大搞清洗运动,将黑齿常之、程务挺等高宗时期成长起来的名将牵连杀戮,造成了武将断层,唐军一时找不到能与钦陵匹敌的将领。而此时后突厥和契丹成为唐朝北境的大患,武则天更不愿多线开战,因此唐朝便与吐蕃便展开了和谈。
只可惜后来论钦陵功高震主,被吐蕃新赞普与大臣论岩合谋杀害,“唐军克星”从此不复存在。
作者:铁骑如风 编辑:莉莉丝
参考资料:
[1]《旧唐书》《新唐书》
[2]杨铭 《唐代吐蕃与西域诸族关系研究》
[3]薛宗正 《噶尔家族专国与吐蕃的北部领土扩张——兼论唐、蕃间的河源、西域争夺》
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,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