环球微头条丨明朝第一奸臣严嵩是如何获得嘉靖皇帝喜爱?他的最后结局又如何?
来源:腾讯网 | 2022-12-17 05:44:30

明宪宗成化十六年(1480年)正月二十二日,江西袁州府分宜县介桥村有一个男婴呱呱坠地。这家的男主人名叫严淮,是一位逢考必输却愈挫愈勇的老童生。如今有了儿子,他就把一切希望都寄托在儿子身上,对其悉心栽培。


(资料图片)

这个男婴渐渐长大,展现出了非凡的读书天赋,五岁在严家的族学里启蒙识字,九岁进入县学,十岁过了县试成为童生,十九岁中了举人,二十五岁中进士,光宗耀祖。

这个男婴就是明朝嘉靖年间的内阁首辅——严嵩。

严嵩25岁这一年,还是明孝宗在位,严嵩被钦点为二甲第二名 。这个成绩相当于全国第五,他很满意,觉得终于可以告慰父亲在天之灵了。

此后严嵩被选为庶吉士,后来又被授予翰林院编修。这并不是一个特别重要的岗位,只负责一些文案工作。严嵩久负“神童”之名,被家乡父老寄予厚望,畅想着自己平步青云宏图大展,对这个翰林院的工作就不是很满意。

入职3年后,严嵩的母亲去世了。按照朝廷律法,官员如果遭遇父母丧,需要去职回家守孝三年。这对官员来说并不是好事,朝堂之中风云诡谲,远离大锅三年,回来可能连汤都喝不上了。严嵩却思路清奇,他直接辞官了!

就这样严嵩在家葛优瘫了十年,其实在守孝三年期满后朝廷也曾派人召他回去做官,他却称不愿与宦官刘瑾集团共事。等到宦官集团被诛灭,严嵩才响应内阁首辅兼恩师杨廷和的邀请回来继续做官,在翰林院任职。

才上班1年,有一次出差遇到宁王谋反,严嵩受到惊吓,又回家葛优瘫了。

正德十六年(1521年),正德帝朱厚照去世,其堂弟嘉靖帝朱厚熜登基,杨廷和代理朝政。

严嵩觉得机会来了,于是又回去当官。

回去不久他就发现朝堂氛围不太愉快,这是因为当时发生了“大礼议”事件。这嘉靖帝是正德帝的堂弟,由于正德帝年轻且死得突然,没留下子嗣,只好由他的堂弟朱厚熜继位。

朱厚熜的生父是兴献王。孩子孝顺啊,登基后想给父亲捞点好处,于是提出,要把兴献王的灵位供奉太庙。

朝臣们纷纷劝阻,内阁首辅杨廷和更是坚决反对,只有少数几个大臣支持。但嘉靖帝一意孤行,在太庙旁边建了个小太庙,把父亲灵位供奉进去。胜负立现,杨廷和倒台,那几个站队成功的当然就成了朝中新贵。

虽然杨廷和是严嵩的恩师,但是严嵩并没有受到牵连,因为他攀附了同乡夏言还有与他关系极好的桂萼也崛起了。

桂萼在“大礼议”中坚定地支持嘉靖帝,后来得了嘉靖帝的青睐,加官晋爵。桂萼不仅提携了严嵩为国子监祭酒,还用自己的进阶之路给严嵩上了一课,使严嵩明白,只要摸清了圣意,赢得了圣心,就能官场亨通。从此严嵩放弃了底线,果然节节高升,一直混到礼部尚书。

“大礼议”事件还有后续,嘉靖十七年(1538年)嘉靖帝要给生父兴献王追封一个皇帝的封号,底下这些大臣们又来一波反对的声音。嘉靖帝点名了:“严爱卿,你来说。”礼部尚书严嵩站了出来:“皇上三思啊。”嘉靖帝本以为他是肚里的蛔虫,没想到这么不上道,气得不行。

退朝之后严嵩反应过来,连夜写了两篇辞赋歌颂嘉靖帝追封父亲的壮举。嘉靖帝看完转怒为喜,从此将严嵩视为心腹。

不过严嵩的行为遭到其他大臣的诟病,连他的老乡内阁首辅夏言都是十分瞧不上他。严嵩与夏言就此闹掰,于是经常在嘉靖帝面前说夏言的坏话。

嘉靖帝朱厚熜沉迷道教,一心追求长生不老,疏于政事,朝廷事务撂挑子不管,都交给大臣们处理。夏言作为首辅非常负责,他不相信长生不老之类的道家邪说,还常常劝谏嘉靖帝不要沉迷道教。

有一天嘉靖帝给夏言、严嵩等大臣每人赐下一个沉香水叶冠,夏言不戴,但严嵩每次上朝都戴,还非常郑重而珍视地用轻纱笼住。嘉靖帝见了,越来越喜爱严嵩而嫌弃夏言。严嵩看时机成熟,开始怂恿嘉靖帝将夏言罢官。

嘉靖二十一年(1542年),首辅夏言被革职。当时内阁有四个席位,夏言走了腾出来一个空位,严嵩入阁。

可是严嵩这抢来的板凳还没坐热乎,嘉靖帝又把夏言官复原职了。严嵩就盘算着,这次一定要给夏言致命一击,后来终于让他等来了一个机会。

嘉靖二十三年(1544年)鞑靼入侵河套地区,陕西总督曾铣上书嘉靖帝,建议修筑边墙,水陆合兵,击退鞑靼兵。夏言支持这个建议,与曾铣作了详细的商讨之后向嘉靖帝汇报。此时严嵩买通嘉靖帝身边侍从,诋毁曾铣“轻启边衅,瞒报败绩,克扣军饷,贿赂首辅夏言”。嘉靖帝听信谗言处死了曾铣,将夏言下狱。后来严嵩又派人散布流言,说夏言在狱中对嘉靖帝出言不敬。在严嵩一系列操作后,夏言被杀,其亲信官员或贬或罚。严嵩就将内阁首辅宝座收入囊中,从此擅权朝政。

严嵩这位内阁首辅主抓两方面业务:

一是建斋宫。

嘉靖帝迷信道教,严嵩为了讨好逢迎他,积极营建斋宫秘殿,总共建了二三十座,役使工匠数万人,每年花费二三百两白银,要知道当时太仓每年收入也只有二百万两。

经费入不敷出怎么办呢?下令百姓“众筹”。但是老百姓不给面子,没人响应,于是朝廷只好加征赋税。这场劳民伤财的闹剧,完全是严嵩挑起的。

二是写青词。

严嵩由于善写青词而得到嘉靖帝宠信。担任首辅后他更加勤勉,经常为了写青词而废寝忘食。嘉靖帝很欣慰,特意赐给他一方“忠勤敏达”银印。庚戌之变爆发时,俺答兵在北京城郊大肆残害百姓,严嵩还在专心写青词。有官员求见严嵩商讨抗敌之策,严嵩竟以写青词为由推拒不见,从此得了个“青词宰相”的名号。

嘉靖帝越来越倚重严嵩,也为了自己省事,后来干脆让内阁把下面官员的奏折整理后挑一些重要的汇报给他,剩下的直接由内阁处理。这就给了严嵩极大的权力,他趁机广纳党羽,排除异己。

其实严嵩第二次重掌内阁时已经年老,体力脑力都跟不上了,于是他提拔儿子严世蕃辅助自己,后来直接把政务都交给严世蕃处理。严世蕃心智谋略更胜其父,野心也更大,父子二人权倾朝野,敛财无数,严家库房甚至比国库还要富有。

严嵩父子已经把卖官鬻爵发展成明面上的产业了。每年一开选,依据职级高低定价,比如七品州判标价三百两,六品通判标价五百两等等。当时有一个叫潘鸿业的贡生,花了二千二百两就成功入职临清知州。不仅文官如此,他们连武官都不放过。指挥使卖三百两,都指挥使卖七百两。这样一来,大明官场被他们搞得乌烟瘴气。

当然,也有不愿意跟严党同流合污的人,代表人物就是沈炼和杨继盛。

沈炼上书弹劾严嵩父子,直言其卖官鬻爵、培植党羽、打击异己。严世蕃反手把沈炼下了大狱,正赶上当时白莲教起义,被捕的教徒供出一份同伙名单,严世蕃授意将沈炼的名字加在里面,沈炼就这样含冤被杀。

杨继盛则弹劾得更有技巧,他针对嘉靖帝迷信吉凶的想法,把天象与严嵩联系在一起。说春天总不打雷,说明权臣专政,冬天太阳发红,说明朝中有叛臣。指的是谁呢?严嵩团伙贪污受贿,结党营私,就是他!这嘉靖帝一听就很有说服力了。但杨继盛用力过猛,他又在结尾加了一句:“愿陛下听臣之言,察嵩之奸,或召问裕、景二王,或询诸阁臣。”这意思是,皇上如果不信,可以问裕、景两位王爷。这可犯了大忌。

按规定藩王不应该过问政事,有什么事是皇帝不知道而藩王知道的,那还了得?严嵩一看这结尾也乐了,赶紧去向嘉靖帝告密。嘉靖帝大怒,将杨继盛送镇抚司拷问。不久杨继盛也被杀害。

通常强大的事物往往先从内部开始瓦解。嘉靖四十年(1561年)严嵩妻子去世,严世蕃回家守孝,严党失去了一位智囊,严嵩就开始发挥失常了。

这一年严嵩犯了两个错误。

吏部尚书吴鹏致仕,严嵩推荐小舅子欧阳必进补这个缺。嘉靖帝不喜欢这个人,将名单怒摔于地。严嵩却拒不让步,因为严嵩与妻子欧阳氏20岁结婚,恩爱到老,一生都没有纳过妾,对小舅子当然也是用尽心力。嘉靖帝最后碍于情面答应了,但后来越想越窝火,于是几个月后又让欧阳必进致仕。这是对严嵩的严重警告,不过严嵩由于没有儿子严世蕃在身边就没有察觉出来。

年底嘉靖帝玩爆竹不小心引发宫殿失火,永寿宫被烧毁。说到重建永寿宫事宜,严嵩说资金紧张,重建工作暂时无法开展,建议嘉靖帝暂时移居南宫。

嘉靖帝一听气坏了,南宫是他能住的吗?当年明英宗朱祁镇被瓦剌俘虏,弟弟朱祁钰继承皇位,后来朱祁镇被放回来,就被朱祁钰软禁在南宫。

徐阶赶紧救场,向嘉靖帝保证三个月建好永寿宫。嘉靖帝这才满意地点点头。

这徐阶又是什么人呢?他是嘉靖二年(1523年)的探花,也是以擅长写青词而被嘉靖帝看重。当时严嵩专权,徐阶自知斗不过,还把自己的孙女嫁给严嵩的孙子,对严嵩很顺从。到永寿宫失火的时候,徐阶已经仅在严嵩之下,成为内阁次辅了。

嘉靖四十一年(1562年),徐阶给嘉靖帝介绍了一个道士,名为蓝道行,善于扶乩,嘉靖帝特别信这个,于是召进宫来。有一天蓝道行在扶乩时说“今日有奸臣奏事”,碰巧这时候严嵩来了,嘉靖帝更厌烦严嵩了。

徐阶趁热打铁,又派自己的下属邹应龙弹劾严世蕃存在贪腐问题。嘉靖帝马上下令将严世蕃下狱问审,严嵩致仕退休。

经过严党的运作,严世蕃一案轻拿轻放,仅判了个发配充军。可是严世蕃过于狂妄,竟然在发配的半路溜回江西老家,与致仕回家的严嵩一起在老家作威作福,十分高调。于是就有御史弹劾他们。

嘉靖帝大怒,下令锁拿严世蕃回京受审。徐阶看准时机,在严世蕃回京后又派人弹劾他勾结倭寇预谋不轨。这下大罗金仙也救不了他了,嘉靖帝终于下令处斩严世蕃,家产抄没,子孙流放,严嵩也被贬为庶人。

85岁的严嵩,老妻已逝,爱子被斩,身无分文,沿街乞讨为生,无家可归只好住在墓园里。夜半无人时,回首这一生,在官场这个大染缸里淘洗一遍,白衣湿透,双手染血,早不是当初那个少年。

隆庆一年(1567),严嵩孤独地死去,终年87岁。曝尸荒野,无人吊唁。

精彩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