胡亥继位后,继续修建阿房宫,征发勇士十五万人屯戍保卫咸阳加强战斗技能训练。同时征发兵役戍边,第一梯队,先征发贬斥的官员、上门女婿和市场商贩;第二梯队,是曾经当过上门女婿、市场商贩的;第三梯队,是祖父母、父母曾经当过上门女婿、市场商贩的;第四梯队,没有“贱人”可以征发了,就每个巷子住左边的全部征发。
(资料图片)
在蕲县这个地方,征发闾巷左边的人戍边渔阳,九百人屯驻大泽乡,陈胜、吴广皆为屯长。正巧天降大雨,道路不通,无法按期抵达,依法必须斩首。于是陈胜、吴广就起兵攻打大泽乡、蕲县。
“王侯将相宁有种乎!”这就是陈胜和吴广在起义演讲中说的话,慷慨激昂,激起众人心中熊熊烈火,这支队伍瞬间形成了一股不可阻挡的气势。
其实陈胜、吴广两人很会抓住机遇,这从他们说话中就能看出。他们说:“因为戍边而死的人中,十个里面就有六七个。况且壮士不死则已,死则举大事,名垂青史!王侯将相宁有种乎”。凡是被抓去戍边的人,都知道,戍边条件艰苦,多数是客死他乡。所以在去戍边的路上,人们心中肯定会有怨恨,但是也仅仅是心中怨恨而已。
这场大雨,在别人看来是天降大难,因为延误了期限,就会被斩首。而在陈胜和吴广来说,就是“天时地利”,就等待他们两来促成“人和”了。在这样的环境中,众人忧心忡忡之下,陈胜吴广两人点燃众人内心中的烈火,纷纷参与起义。
但不能师出无名,于是假借公子扶苏和楚将项燕的名义为号召,设坛盟誓,称大楚。这样陈胜和吴广就有了属于自己的小队伍。
陈胜自立为将军,吴广为都尉,攻陷大泽乡,再攻打蕲县。占领蕲县后,派符离人葛婴,将兵一路向东,攻打铚、酂、苦、柘、谯,全部拿下。一路作战,一路招兵买马,到了陈县,已有战车六七百乘,骑兵一千多,步卒数万人。
那么陈胜和吴广起兵目的是什么呢?
是为了给大家一条活路,因为延误了朝廷给的期限,按律当斩首,就算是去戍边也会是凶多吉少,起兵后大家或许会好一些。 还是为了自己?
接着往后看,陈胜攻入陈县后,陈县的豪杰父老们请立陈胜为楚王。陈胜问了问张耳、陈馀意见【张耳、陈馀是魏国的名士】。张耳、陈馀给的建议是:
1、秦为无道,灭人社稷,暴虐百姓,将军为万死之计,为天下除暴;
2、希望将军不要称王;
3、派人去寻找六国王室后人,这样一方面可以壮大自己的阵营,另一方面给秦国添加敌人和麻烦,秦国面对的敌人多了,力量就分散,将军面临的压力就小些;
4、到时候攻入咸阳,诛灭暴秦,以令诸侯。诸侯原本已经灭亡了,他们因为将军而得以复国,以德服之,那帝业可成。
陈胜没有听取这个建议,而是自立为王,国号“张楚”。这应该是陈胜人生中的顶峰了吧。
由此我们可以看出,陈胜起兵,不是为了众人,而是为了自己,为了让自己出名,过得好一点。
陈胜的目的也达到了,而且还是超出预想的结果,因为称王,不是每个人想称王就称王的。
也许会有人说,陈胜为什么不听取张耳的建议,逐步来实现一个皇帝的梦想呢?
这就要看看陈胜有没有这样的智慧了。确实是没有,可能他自己也清楚,“皇帝梦”,这世间也就只要那么几个人能实现。想想自己,就算是有当皇帝的心。那么就得吸收很多的人才为自己所用,比如张耳。如果张耳这样的人才名士,自己真的能够镇得住吗?自己能够驾驭那些将帅吗?
显然是不能,既然不能,那么为什么不先称王呢?先完成自己力所能及的目标,这有什么不可以呢!
那么陈胜起义到底是失败还是成功呢?我觉得是成功了!就算是走得不长久,但是也已经掀起一阵阵风暴,虽然没能能够将秦朝大厦吹倒,至少也让这座大厦动一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