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日播报!曾国藩:一个人事事难成,先戒掉2大凶德,方可有所进益
来源:腾讯网 | 2023-01-04 18:35:19

文案|艺述史  主播|雅鑫

艺述史官方原创


(资料图片)

我们常说阴德阳德,但您听过“凶德”吗?曾国藩曾说,从古至今有两大“凶德”,往往导致人失败,那这两大“凶德”是什么呢?且听我说来。

“凶德”这个概念出自《尚书》,指的就是有违德行的“恶”。

而曾国藩总结的“两大凶德”是这么说的:

“古来 言凶德 致败者 有二端:曰长傲,曰多言。……历观名公巨卿,多以此二端败家丧生。”

这正是曾国藩从自身经验中总结出来的,先说“长傲”,他初入官场时,也曾因为年轻气盛吃尽了苦头,这才想起祖父的教诲,让他无论如何“不可傲”。

曾国藩的二弟就比较傲气,曾国藩经常写信劝谏,说,“嫌人之鄙,议人之短,发人之覆 ,皆骄也。”就是嫌人家粗鄙,议论他人的长短,斥责别人的失败,就算只是在心里想想,也会滋长傲气。

那再说其二,“多言”,自然是喜欢争辩,计较长短,话多。

这里有个误区,多言并不是说“不会说话的人才言多必失”,而是,但凡多言,必有缺陷。

就比如说向来风趣幽默的苏东坡,也因为多言而惹上祸端,甚至引发了党争。

这段故事的主角是苏轼和理学大家程颐,苏轼这个人,向来是个社交小能手,可是遇上程颐就不同了,程颐是个认真甚至有些死板的标准儒生,苏轼那套在他这,吃不开。

说当时司马光去世,正好赶上朝廷的祭典,祭典结束后,朝臣都赶着去司马光府上吊唁,却被程颐拦住了,主持丧礼的程颐搬出《论语》说的“子于是日哭,则不歌”,来劝阻大家,说是明堂吉礼刚过,再去行丧礼,这于礼不合。

有人就反驳说,孔子说的是哭则不歌,可没说歌而不哭啊。

但程颐还是不停地说,坚持不让去,把苏轼听烦了,站出来补了一刀,说“鏖糟陂里叔孙通,就是说从脏乱地方冒出来的叔孙通,叔孙通是给汉朝制定礼法的儒生。苏轼还因为程颐用古礼把司马光装在一个锦囊里,就嘲笑说,这就像把司马光打包寄给阎罗王。

这不是明目张胆的嘲讽人家吗?所以程颐算是与苏轼结下了仇怨,甚至引发党争,苏轼在乌台诗案更是因此吃了苦头。

我们看这个故事,两人多多少少都有点多言,一个非要开腔嘲讽,一个喋喋不休,而苏轼还多少犯了“长傲”的的毛病。我们再回头看看曾国藩是怎么说的来着?“历观名公巨卿,多以此二端败家丧生。”确实没错,好啦,避开这两大“凶德”,想必你的人生,必能有所进益。

精彩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