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:蓝颜也倾城
在开国将帅中,很多将领都喜欢靠前指挥,甚至带头冲锋陷阵,上将张爱萍就是其中一位。
(资料图)
1935年春,时任红3军团红11团政委的张爱萍为了尽快拿下遵义老城,和团参谋长冒着敌人密集的弹雨,匍匐爬到护城河边,躲在一个小草堆后面,用望远镜观察地形和敌人防御部署情况。
这时军团参谋长邓萍也来了,他拿起望远镜观察了一会儿,刚对张爱萍说了一句话,就被敌人的流弹击中头部,当场牺牲。
邓萍将军像
当张爱萍在电话里向军团长彭德怀报告这一噩耗时,彭总悲愤不已,忍不住破口大骂:“你们这些不怕死的,统统给我死了算了!”
几十年后,张爱萍回忆说,这是彭总的习惯用语,他不但为失去爱将痛心不已,更是在用自己独特的方式,告诫张爱萍不要总是冲杀在前头,指挥员要承担更加重要的责任。
被彭总痛骂了一顿的张爱萍,似乎并没有吸取多少“教训”,在以后的战争岁月里,依然喜欢靠前指挥,甚至亲自带队出击。
张爱萍常说:“将者,死官也,师出之日,有死之荣,无生之辱!”他认为,无论是司令员还是战士,生命的价值都是平等的,不过要尽量避免不必要的牺牲罢了。
1943年春,苏北日军集结了日伪军2万余人,对盐阜地区进行疯狂“扫荡”。时任新四军3师副师长的张爱萍,奉命率部在原地坚持斗争。
张爱萍将军
面对日军的多路重兵围剿,张爱萍沉着应对。为避敌锐气,他按事先部署,将主力部队化整为零,部队穿上便衣,以小分队为单位,轻装分散行动,跳出了敌人的合围圈。
在这险象环生的时刻,张爱萍自己却仍然留在敌网的边缘地带。他留下来的目的,就是想亲眼看一看,日军是怎么进行“扫荡”的,再研究破解之策。
此时他的身边,只有电台台长赵宗普,2个骑兵通讯员,几个警卫员和3匹马,还有配备了2挺机枪的特务营1个排在附近警戒。
张爱萍带着身边的几个人,走上废黄河故道堤堆,在敌人的眼皮底下观察敌情。身边的警卫队长韩兆轩拿着望远镜不停地观察四周,他要对首长的安全负责,这里实在太危险了。
很快,望远镜里出现一队日军骑兵,从南面飞奔而来;韩兆轩赶紧调头看北面,大队日军步兵也正向这边逼近。
“504(张爱萍代号),两边都来了日军,快撤吧,过黄河往西走。”韩兆轩情急之下,就要拉着张爱萍走。
“再等等!”张爱萍头也没回,继续观察着。他镇定自若,好像在清点日军的人数,或者在观察他们的装备。
眼看日军越来越近,韩兆轩紧张得不行,他生气地大声对张爱萍说:“必须马上走,再不撤就来不及了!”
“慌什么!”张爱萍有些不耐烦地说:“老子只要能看到敌人,就有办法对付他们。”眼看敌人已经看得清清楚楚了,张爱萍还要继续观察,韩兆轩不由分说,一把将他拉下了黄河堤。
张爱萍这才下令,把电台藏在山芋窖里,大家跟着他走。但这时候撤退已经来不及了,看张爱萍的样子,也没打算撤。
其实张爱萍之所以这么淡定,不光是勇者无惧,其实他事先早有安排。他已命令特务营的曹营长带着那个排在附近警戒,一旦出现日军,就先开枪把日军引开。
但战场情况瞬息万变,眼看日军都到了眼前,特务排的枪声也没响。情况万分危急,韩兆轩看见不远处有个圩子,圩子东头有几间草房,韩兆轩要张爱萍到那里躲一躲。
进屋之后,张爱萍还要把门敞开,继续观察日军的行动。日军在挨家挨户搜查,很快就会搜到草房这边,现在想冲出去也已经不可能了。
韩兆轩急得满头大汗,张爱萍看到情况已然如此,他已经做好了牺牲的准备。他严肃地对大家说:“现在的情况大家都看到了,敌人随时可能冲进来。大家要做好牺牲的准备,在敌人面前绝不当孬种……”
这时,屋外的一个老头惊慌地跑进来说:“日本兵来了,你们的马会不会叫?叫起来怎么办?”
这一下反倒提醒了张爱萍,他急中生智,叫来3名警卫员,命令他们出门就上马,朝着日军开枪,再往东南跑,把日军引开。
3名警卫员都带着冲锋枪,各有50发子弹。3人刚刚上马,日军就围了过来。几人一梭子撂倒了十几个,跃马冲了出去。
一队队日军骑兵从草房前飞驰而过去追那3名战士,谁也不会注意,此时草房里就站着“反扫荡”的主将。当然敌人也不会想到,如此重要的新四军将领,就在他们的眼皮底下活动。
敌人骑兵被引开了,步兵依然在草房前面行军。张爱萍一动不动地躲在门后,就像是在“阅兵”。
直到下午1点,扫荡的日军队伍终于过完了,张爱萍一行又回到了黄河堤堆上,仿佛什么事也没发生过。当晚他们过了废黄河,引开敌人的3名战士,也安全回来了。作战科长张以诚、侦察科长宋振庭也按预定计划赶来与张爱萍会合。
冒险观察了日军一整天,张爱萍仍然觉得对敌情了解得还不够深入。他又吩咐张以诚和宋振庭,让他俩亲自带人抓几个日军俘虏回来,最好是当官的。
宋振庭几人化装成日本骑兵,骑马过了废黄河,前往离此不远的日伪据点。宋振庭会点日语,几人很顺利的混进了敌据点。
但意外还是突然出现了,问题出在军马身上。原来他们的马和日军的马气味不同,马与马之间互相那么一闻,日军的马就咴咴地叫起来。
情况突变,宋振庭等人趁敌人还没反应过来,眼疾手快地抓了一个日军军曹,冲出了日军据点。大队日军在后面穷追不舍,马上驮2个人跑不快,只好在半路上把他毙了。好在他身上的皮包里,有一份机密文件,那便是敌人的这次“扫荡”计划。
通过亲自侦察和缴获的“扫荡”文件,张爱萍心里对“反扫荡”更有底了,他重新修订了部队作战计划。
各分队化整为零,就像滑入河沟的泥鳅和游鱼,在敌人“扫荡”的缝隙间穿插游击,和敌人展开了广泛的“麻雀战”。
各战斗分队捷报频传,其中23团4支分队从敌人两侧迂回至敌后,发起突然袭击,一次就歼敌500余名;24团也不甘示弱,夜袭范集据点,剿灭日伪军200余人;21团在地方部队的配合下,横扫10余个日伪据点,闹得伪军苦不堪言,都说“日军扫荡新四军,新四军又反过来扫荡我们……”
日伪据点
日伪军在盐阜地区“扫荡”月余,才勉强在根据地建立了30多个据点,其主力不得不撤至根据地边沿休整,并开始分批撤回原驻地。
张爱萍看着地图上的敌我态势,认为对敌进行全面反击的时机已经到来,便决定实施第二阶段计划,逐步恢复根据地,彻底粉碎日军的“大扫荡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