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资料图片)
《水浒传》中出现“太保”和“待招”两个词,并非都是指官职,有的还指绰号,有的取其引申义的称呼,很有意思。
最明显的一个关于“太保”的称呼就是绰号“神行太保”。“神行太保”戴宗在江州做两院押牢节级,人称戴院长。他有道术,走路时,飞报紧急军情,把两个甲马拴在两只腿上,作起“神行法“来,一日能行五百里;把四个甲马拴在腿上,便一日能行八百里,人都唤他“神行太保”。太保本意是古代的官职称谓,位次太傅。亦指太子太保,为辅导太子之官。西周始置,最初由召公奭担任太保,监护与辅弼国君之官。在汉代又重新设立,世代延续,位列三公之一。《周礼》记载:“立太师、太傅、太保。兹为三公,论道经邦,燮理阴阳,”到唐宋时期,仍然设置“太保”职位,只是给大官加衔,没有实权。宋元时期,“太保”的称谓范围扩大了,成为对庙祝、巫师的称呼。宋代的《书摘夜话》中记载:“今之巫者,言神附其体,盖犹古之‘尸’;故南方俚俗称巫为‘太保’,又呼为‘师人’,‘师’字亦即是‘尸’字”。“神保”正是“灵保”。” 巫师自称神灵附体,南方民间称其为“太保”,又称“师人”、“灵保”,称呼不一,就是“神保”。
“神保”就是“太保”,指那些有道术的,会降神的庙祝、巫师。《说文》曰:“巫:祝也。女能事无形,以舞降神者也。”《墨子·非乐》记载:“汤之《官刑》有曰:‘其恒舞于宫,是谓巫风。’”盖乐必有舞为之容,舞必有乐为之节,二事相辅,所以降神。也就是说,“太保”一词引申开来之后,已经不再指官职、官衔,而是成了民间那些有神迹的“大仙儿”们的专称。《武林旧事》记载了一位杭州瓦子里会表演烟火的民间艺人叫做“陈太保”,他的烟火表演神秘莫测,就像是会道术一般。到了《水浒传》里面,“神行太保”戴宗真的会法术,一日能行八百里。按照“太保”的引申义,应该称呼他为“太保”是最准确的了。
戴宗请圣手书生萧让的时候,萧让第一眼见到戴宗,并不认识他。萧让说道:“太保何处?有甚见教?”戴宗施礼以罢,说道:“小可是泰安州岳庙里打供太保;今为本庙重修五岳楼,本州上户要刻道碑文,特地教小可白银五十两作安家之资,请秀才便移尊步同到庙里作文则个。选定了日期,不可迟滞。”戴宗的装扮一定很特殊,有着“太保”特定的装束,难怪萧让第一眼见他就知道他是太保。他自己说是泰安州岳庙里打供太保,实际就是庙祝的意思。
但也不完全如此。“浪里白条”张顺死后,借助兄弟张横的肉身显灵,他对宋江说道:“小弟是张顺。因在涌金门外,被枪箭攒死,一点幽魂,不离水里飘荡,感得西湖震泽龙君,收做金华太保,留于水府龙宫为神。今日哥哥打破了城池,兄弟一魂缠住方天定,半夜里随出城去,见哥哥张横在大江里,来借哥哥身壳,飞奔上岸,跟在五云山脚下,杀了这贼,迳奔来见哥哥。”宋江感念张顺一片忠心,真的在西湖岸边给他建立庙宇,题名为“金华太保”。此“太保”亦有显示神灵的意思,并非只是庙祝或巫师。
“太保”的官职一直都在沿用,明代时位居正一品,也为辅导太子之官,是治国兴邦的重要官职。清代为正一品——(文官)太师、太傅、大学士。后来有发展为几种引申义,指绿林好汉的尊称————显然来源于官职意义的引申;对仆役的尊称————显然来源于为人们服务的巫师的意义引申;对男流氓的称呼————显然来源于绿林败类和巫师败类的意义引申。譬如,秦琼十三太保,太保指绿林好汉;德国盖世太保,太保就指男流氓了。
“待诏”本是等待诏命的意思,但也是一种官职。《文选·扬雄序》:“ 孝成帝时,客有荐雄文似相如者……召雄待诏承明之庭。”张铣注:“待诏,待天子命也。”唐代王绩的《晚年叙志示翟处士》诗:“明经思待诏,学剑觅封侯。”“明经”和“待诏”都是科举士子们要考取的功名,渐渐成为一种官职。清代惠士奇《送蒋树存之官馀庆》诗:“待诏吾留金马门,修书君上南薰殿。”汉代以才技征召士人,让他们随时听候皇帝的诏令,称为待诏,其特别优异者待诏金马门,以备顾问。唐初,置翰林院,凡文辞经学之士及医卜等有专长者,均待诏值日于翰林院,给以粮米,使待诏命,有画待诏、医待诏等。宋、元时期尊称手艺工人为待诏,即由于此。唐玄宗时就以这样的名字给官职命名,称翰林待诏,掌批答四方表疏,文章应制等事。宋有翰林待诏,堂写书诏。辽有翰林画待诏。明清时,翰林院中仍置有待诏,掌校对章疏文史,但地位低微,秩从九品。
“待诏”的官职到了宋元时期意义就发展了,成了市井手工业工匠的称呼。《碾玉观音》中写到了碾玉工匠崔宁,人们都称他为“崔待诏”。《水浒传》中鲁智深出家五台山之后,偷着下山,看到一个铁匠铺,进去问:“兀那待诏,有好钢铁么?”那待诏住了手道:“师父请坐,要打甚么生活?”讨价还价之后,鲁智深要打一条六十二斤重的水磨禅杖,待诏要了五两银子。鲁智深付过钱之后,说道:“俺有些碎银子在这里,和你买碗酒吃。”待诏道:“师父稳便,小人赶趁些生活,不及相陪。”这里的“待诏”就是指打铁的手工艺人,并非指什么官职。
晁盖智取生辰纲之后,派刘唐给宋江送一百两黄金。刘唐在篦头铺里问道:“大哥,前面那个押司是谁?”篦头待诏应道:“这位是宋押司。”这位篦头的待诏就是指洗头、梳头的手工艺人了。
国人似乎对于官职有着强烈的追求愿望,追求而不得就会戏谑、嘲讽,以至于互相恭维,乱叫一气,演变成通俗化的称呼。从这些对官职通俗化的称呼中似乎可以想见当年老百姓对于官僚、官职的一种复杂心态,一种反抗和自慰的心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