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速递!管仲去世后,齐国为何很快就大乱?管仲:该做的我真的都做了!
来源:腾讯网 | 2022-12-19 15:26:01

公元前645年,一代名臣管仲,因病去世了。

在后世的历史上,管仲曾经被誉为“法家先驱”、“圣人之师”、“华夏文明保护者”、“华夏第一相”。这些称呼,每一个都堪称惊天动地。但同时,这些称呼,管仲也确实都担得起。


(资料图片)

而管仲的去世,从某种意义上来说,也标志着一个时代,彻底过去了。管仲去世之后,仅仅只过了不到两年,那位在春秋时代首先称霸的齐桓公,就同样去世了。

不过,齐桓公的死因,却非常凄惨。在齐桓公病重期间,他的几个宠臣发动了政变,直接把齐桓公关了起来,最后把他活活饿死。而齐桓公去世之后,他的几个儿子更是直接开始内战,为了争夺国君的宝座,相互厮杀。

直到齐桓公去世两个多月之后,才有人来给齐桓公收尸。那个时候的齐桓公,尸身早就已经臭了。而且,经过这场内乱之后,齐国的霸主宝座,也就此丢掉了。此后的十年当中,天下大乱。列国为了争抢霸主宝座,开始频繁征战。直到晋文公称霸之后,情况才算是稍好了一些。

而这一切,追究其源头的话,恐怕都要追溯到管仲的去世。

那么,作为一代名相,管仲为什么会对齐国这么重要呢?为什么他死之后,齐国很快就乱了呢?

这个问题,其实得从管仲在齐国当政的时候开始说起。

很多人都知道,管仲早年其实并不是齐桓公的追随者,而是齐桓公哥哥的追随者。当年齐桓公的父亲,齐僖公,本来有三个儿子。长子姜诸儿,次子姜纠,三子姜小白。这里面的老三,就是后来的齐桓公。而管仲当时则是追随老二姜纠。

按照嫡长子继承制,作为老三的姜小白,原本是没有继承权的。而他父亲去世之后,最开始继承国家的,也确实是他大哥姜诸儿。但是老大姜诸儿登基之后,却开始胡作非为,直接成了一个昏君。所以十多年之后,齐国内部大乱,有大臣袭杀了姜诸儿,自立为王,但是后来又被其他人干掉。

在这场内乱之前,老二老三其实就已经预感到事情不妙,所以提前逃到国外去了。等到齐国内部的内乱,稍微平定一些之后,大家想要寻找新的继承人做国君。这个时候,老二老三谁先回去,谁就能顺利接班。

在这个关键的时刻,管仲一边让老二姜纠,以最快速度回国。另一边,管仲自己带着人,前去截杀老三姜小白。在截杀的过程当中,管仲差点就直接一箭射杀了姜小白。多亏了当时姜小白带的配饰比较结实,管仲那一箭射到了他的腰带上,然后他假装中箭身死,这才骗过了管仲。

因为管仲以为自己成功了,所以接下来,老二这边走的就稍微慢了一些。老三姜小白这边,在这次刺杀之后,则是迅速赶路,终于在老二之前,赶回了齐国首都,顺利得到了继承权。

而老三姜小白登基之后,作为齐国的新国君,自然要清算一下那些之前对他不利的人。最终,老二虽然逃到了鲁国,但是鲁国却畏惧齐国的强大,直接将老二干掉。至于管仲,也被鲁国绑上囚车,送回了齐国。

到了这个时候,管仲其实已经没救了。一个新国君即位,正是急需立威的时候,管仲之前又曾经刺杀过他。不管怎么看,管仲都是必死无疑。

但管仲的幸运就在于,他之前交了一个好朋友,这个好朋友叫鲍叔牙。

管仲辅佐老二,但是鲍叔牙,却选择了辅佐老三。

所以,当齐桓公下令要处死管仲的时候,鲍叔牙直接据理力争,拼了命去给管仲求情。正是因为鲍叔牙帮忙,管仲这才侥幸活了下来。而且,管仲被赦免之后,齐桓公还让他入朝为官,为自己效力。

这就是齐桓公和管仲,这对千古君臣典范的开始。

这个开始,虽然算不上美好,但却给了管仲一个表现的机会。而接下来的几十年里,管仲也没有让齐桓公失望。在接下来的几十年当中,管仲做了很多事情。比如说对内进行经济改革,提升国力,训练军队,提出尊王攘夷的思想……

至于齐桓公,他其实只做了一件事而已。这件事,就是听管仲的话,好好治国。

对于齐桓公来说,他只要老老实实听管仲的话,自己别瞎折腾,管仲就可以帮他搞定一切了。

历史上的管仲,就是这么牛。齐桓公能够成为春秋时代的第一位霸主,很大程度上来说,完全就是管仲硬生生给他推上霸主宝座的

当然,这也正是齐桓公的厉害之处。毕竟,在古代社会体制下,一个君主要想对大臣们绝对信任,把所有事情都交给大臣们去做,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。光是这份气度和胸襟,齐桓公也确实是当得起霸主的名头了。

如此,在这对君臣的努力之下,三十多年之后,齐国终于成了整个中原公认的霸主国。再也没有任何一个国家,可以和齐国争夺霸主的地位。但同时,此时的齐桓公和管仲,也已经垂垂老矣。

所以,这个时候,管仲开始为齐桓公的身后事操心了。

作为一代名相,管仲其实早就想过,齐桓公去世之后可能会出乱子。所以,在他生前,他其实就已经留下了很多布置。

首先,在人事方面,管仲掌权期间,为齐桓公举荐了一大堆的出色人才。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,就是所谓的‘桓管五杰’。

桓管五杰指的是隰朋、宁戚、王子成父、宾须无、东郭牙。这五个人,每一个都非常出色,而且他们每一个人,都有自己特别擅长的领域。

首先是隰朋。隰朋出自齐国公族,论辈分的话,他得管齐桓公叫一声堂叔。这个人口才极好,特别擅长外交。在齐桓公时代,齐国的很多外交工作,都是他负责的。

然后是宁戚。宁戚出身底层,但是在种地方面,却有着奇才。虽然在现代社会,种地这项本事,似乎并不是太有用。但是在春秋时期,这却是最重要的一项技能。所以,后来管仲提拔了宁戚之后,齐国的农业工作,基本上都他搞定。

第三位王子城父,他确实是一位王子。此人出身周王室,他爹就是那个和郑庄公打架,然后被射中了肩膀的周桓王。但是后来,周王室内乱,这位王子就只能跑到齐国来避难了。虽然从一个周王室的王子,变成齐国的大臣,看似是有点憋屈。但到了齐国之后,齐桓公确实也很重用他,让他有了不小的实权。

这位出身周王室的王子,最擅长的就是打仗。所以,在齐桓公时代,他成了齐国最强的一柄剑。虽然未必能达到顶尖名将层次,但是在同时代来说,基本上少有能够和他比肩的将军。

第四位宾须无,此人出身齐国贵族。除了擅长打仗之外,他还有一个特别牛的特长,那就是律法。在管仲的推荐下,此人后来成了齐国律法审判方面的专家,负责审判和法律工作。

第五位东郭牙,这哥们最大的优点,就是做事特别轴,喜欢直言进谏。在齐桓公时代,东郭牙的存在,大概就相当于后世唐朝的魏征。虽然经常给齐桓公找事,但不得不说,有这么一个人在,确实让齐桓公少犯了很多错误。

这五个人在齐桓公时代,可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角色。正是因为他们和管仲,能力比较强,所以齐国的国力才能蒸蒸日上。而管仲推荐他们的时候,除了看中他们的才能之外,其实也看中了他们各自代表的背景。

这五个人当中,有的人代表了齐国公族,有的人代表了平民阶层,有的人代表了周王室,还有的人代表齐国贵族。这种背后势力的多样化,可以最大程度上,保证齐国朝堂上,不会出现某个大臣一家独大的情况出现。大家彼此之间,都可以相互制衡。

除此之外,在管仲的安排下,齐桓公早早就立了太子。而且,管仲还早早为这位太子铺路。比如齐桓公和其他诸侯举行会盟的时候,齐桓公就曾经把太子介绍给其他国君,并且向其他国君托付自己的身后之事。这其中最有名的,就是那位宋襄公。

总之,管仲去世之前,其实已经竭尽全力,去帮齐桓公谋划齐国的未来了。所有能做的事情,管仲都做了。管仲明确说明,在他去世之后,由那位桓管五杰之一的隰朋,接替他的位置。同时,管仲还告诫齐桓公,一定要远离开方、竖刁、易牙这三个人,因为管仲认为,这三个人都是奸臣。

开方是卫国的国君之子。当年齐国征讨卫国,卫国战败之后,身为国君之子的开方,就来到了齐国做官。到了齐国之后,开方表现的无比忠诚。甚至就连他爹妈去世,他都没回去奔丧。

竖刁原来也是齐国的大臣。后来,竖刁得知齐桓公需要一个宦官,他就直接阉了自己,然后入宫去侍奉齐桓公,成了齐国宫内的大管家。

至于易牙,此人原本就是一个厨子,负责给齐桓公做饭。后来某一天,齐桓公觉得自己吃饭没滋味,所以这位大哥,直接杀了自己的幼子,给齐桓公做成了菜。

从后世的角度来看,这种不给父母奔丧、敢于阉割自己、杀了自己儿子做饭的人,显然肯定是奸臣!如果不是他们别有所图,他们绝对不可能做出这么大的牺牲。但问题是,当时在齐桓公眼里,他们这样做,是因为被自己的人格倾倒,所以才愿意给自己做贡献。

齐桓公听了管仲一辈子的建议,正是因为他听劝,所以才能成就齐国的霸业。但这一次,对于管仲的临终遗言,齐桓公却选择了只听一半。在管仲去世之后,他确实让隰朋接替了管仲的位置,也确实在第一时间,将管仲提到的那三个人撤职赶走。

但后来,这三个人离开之后,齐桓公很快就觉得,自己身边哪里都不对。吃饭没有滋味,生活也少了很多快乐。这倒也不奇怪,毕竟之前这三个人,挖空了心思讨好齐桓公。齐桓公的饮食起居,早就被他们摸透了。他们平时也是尽一切力量,讨齐桓公的欢心。

如今一下子换了其他人,其他人都不如这三人了解齐桓公,那齐桓公自然会觉得生活少了点什么。

所以,再之后,齐桓公还是把这三个人叫了回来,重新把他们叫到自己身边。当然,出于安全考虑,齐桓公其实还是记得管仲的话,并没有让这三个人插手朝政大权,只是把他们留在自己身边做事而已。

但齐桓公万万没想到的是,即便如此,他仍是犯了自己人生当中,最大的错误。

如果管仲还在世,这三个人其实根本没有掌权的机会。但可惜的是,此时管仲已死,昔日占据朝堂的桓管五杰,此时要么老迈,要么去世,再也没人能够压制这三位奸臣。

所以,管仲去世之后,这三个奸臣,开始迅速上位。而且,因为他的特殊身份,这三个人开始控制了齐桓公身边的权力,渗透到齐桓公身边的每一个角落。一代霸主齐桓公,竟然逐渐沦为这三个人手里的傀儡。

如此,又过了两年之后,到了公元前643年,齐桓公的身体也不行了。到了这个时候,三位奸臣终于等到了自己想要的机会。这三位奸臣,先是和齐桓公的庶长子,公子无亏,取得了联系。公子无亏虽然是长子,但因为是不是齐桓公正妻所生,所以按照当时的制度,没有继承权。

而当三位奸臣,找到公子无亏,提出要拥护他做国君的时候。公子无亏虽然知道很危险,但还是答应了下来。毕竟,面对国君的宝座,绝大多数人都不可能拒绝。

而接下来,等到齐桓公病重,失去了控制朝政的能力之后,三位奸臣和公子无亏,就开始发动他们的计划了。三位奸臣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,直接假传齐桓公的命令,再也不见外人,直接把齐桓公和其他大臣隔离开来。

这场政变,几乎和后来秦朝末年的那场沙丘政变,一模一样。都是皇帝身边的近侍,利用自己接近皇帝的身份,在皇帝病重的时候,封锁消息,让自己成为皇帝的代言人,然后篡改遗诏,拥立皇帝的其他儿子做国君。

这样算下来,后来秦朝的赵国,说不定也是学习了齐国这三位奸臣的先进经验。

只不过,和后来秦朝那次成功的政变相比,此时的齐国,却有一个很大的不同。秦朝已经统一了天下,所以那时候的公子扶苏,没有地方跑,只能自刎而死。但是此时的齐国,却只是一个大国,除了齐国之外,还有很多其他的国家。

所以,在这场政变发生之后,那位前太子吕昭,直接就逃离了齐国,直接去了宋国。至于选择去了宋国,就是因为之前齐桓公曾经向宋国那边有过托付,太子吕昭知道,宋国是他唯一的救命稻草。

在太子昭离开的同时,齐国这边,蓄谋已久的三位奸臣,倒是非常顺利的接管了中枢权力,然后拥立了那位庶长子无亏,做了新国君。至于齐桓公,当时则是被关在宫里,身边一个人都没有。此时三位奸臣终于露出了真面目,直接断了齐桓公的饮食。最终,这位在春秋时代首先称霸的霸主,竟然活活被饿死在自己的寝宫里!

随着齐桓公身死,公子无亏正式登基。但同时,整个齐国高层,都对公子无亏的上位,极为不满。而且,齐桓公其他的几个儿子,也都对这位庶长兄的上位感到愤怒。

于是接下来,齐桓公的几个儿子,几乎同时起兵,相互攻打。堂堂霸主国,内部竟然瞬间陷入了内战,而且还是那种多方倾轧的混战。

这场混战,直接导致齐国国力暴跌。

直到一个多月之后,逃到宋国那边的太子吕昭,终于得到了宋国那边的支持。此后,宋国派遣大军,护送吕昭回国。在宋国的干预下,吕昭很快平定了齐国的内乱。再加上齐国内部的贵族和百姓,本来就不支持那位公子无亏。所以最终,公子无亏和三位奸臣战败,公子无亏本人,也被绞刑处死。

就这样,随着公子无亏战败,这场齐国的内乱,终于算是告一段落了。直到这个时候,太子吕昭才再次打开了齐桓公的宫门,进去给齐桓公收尸。

但此时的齐桓公,早就去世了六十七天,尸体早就已经开始腐烂了。

所谓的无人收尸,大概也不过如此了。

随着太子吕昭登基,这场齐国的内乱,其实已经算是结束了。在一般人看来,接下来,吕昭就该重拾父亲的遗愿,继续扛起霸主的责任,成为下一位霸主才对。

但实际上,这场内乱,给齐国的打击,其实远比我们想的要复杂的多。

首先,这场内乱,极大的消耗了齐国的国力。整整两个月的内部混战,让齐国的国力大损。当然,这种国力损耗,还是可以弥补的。只要多给这位太子吕昭几年时间,倒也能补回来。

其次,则是齐国的声望暴跌。和损失的国力相比,声望的损失,其实要更恐怖。之前齐国之所以能号令诸侯,除了自身国力强大之外,最重要的原因,就是齐国有一杆‘尊王攘夷’的大旗。如今齐国内部都已经如此混乱,在大家心里的威信暴跌。再扛这杆大旗的时候,很多国家就会心生鄙夷。

这种损失,其实远比齐国的内战损失,更为惨重。

第三,在齐国内乱和休养的这几年里,其他国家不会原地踏步。要知道,之前齐国之所以能称霸天下,主要是因为齐国手里有尊王攘夷的这杆大旗。可是如今,这杆大旗既然已经暂时丢掉了,那其他国家自然就会前来争夺。齐国需要在没有这杆大旗的情况下,面对其他国家的追赶。

有这杆大旗的时候,齐国代表的,是一个强大的联盟。而没有这杆大旗的时候,齐国代表的,只是齐国这一个国家而已。这里面的差距,实在是太大了。

所以,之后的十年当中,中原其他几大强国,开始进行混战。在这其中,尤以秦晋楚宋这几个大国,最为活跃。而这场混战,最后则是以晋文公称霸而结束。

第四,最关键的是,这场内乱,在齐国内部埋下了一个大雷。

之前按照管仲的布置,太子昭的太子之位,稳如泰山,根本无法撼动。但是经过这场内乱之后,齐桓公的其他几个儿子,也开始有了自己的势力和实权。

所以,此后近四十年的时间里,齐国开始不断的内乱,不断重复老国君去世,然后老国君的兄弟杀了自己的侄子,抢夺继承权的事情。这场持续了四十年的内乱,也让齐国彻底衰落了,再也无法和新崛起的晋楚两大强国争锋。

直到近四十年之后,随着齐桓公的几个儿子,都死绝了。只剩下一个叫吕元的还在世。到了这个时候,这场兄弟内战,才算是彻底结束,吕元也彻底坐稳了国君的宝座,而且能把位置平稳传给自己的儿子。

除此之外,常年的内战,也让齐国内部的大量人才出走,直接导致管仲生前建立的那种平衡政策,彻底崩溃了。管仲当年的想法,是希望周王室、齐国宗室、齐国贵族、平民等多个势力,相互制衡。但是因为这场长达四十年的混战,导致齐国内部的宗室力量,大幅抬头。后来,齐国国君为了制衡宗室,又不得不提拔田氏家族。而田氏家族壮大之后,则是直接篡取了齐国。

所有的这一切,究其源头,恐怕都要从管仲去世开始说起。

如果管仲晚死两年,死在齐桓公后面,齐国一定可以保证平稳过渡。要是那样的话,齐国也不会失去尊王攘夷的这杆大旗,可以继续称霸天下,历史也将会走向完全不一样的分支。

但可惜的是,就因为管仲早死了两年,所有的一切,都成了泡影。

精彩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