晋国魏氏与秦国有世仇,率先强大的起来的魏国为何没有灭了秦国?
来源:腾讯网 | 2022-12-12 05:26:47

在“三家分晋”之前的春秋时期,晋国为了独霸中原,便将秦国封锁在函谷关以西,阻止其东进中原。因为秦国自正式成为诸侯,击败西戎,收复岐山以西土地后,国势便日渐强盛,到了秦穆公时期,秦国已经有了图霸中原的意图,而晋国想要长期称霸中原,就必须要阻止秦国东进参与中原争霸。

秦国和晋国魏氏(魏国)之间的仇怨


(资料图片)

晋献公“假道于虞以伐虢”,一举攻灭兼并了北虢国和虞国,抢先控制了茅津渡口、桃林塞和崤函关几处战略要地,此地不仅是晋国向外发展的战略要地,也是秦国向外发展的必经之路。后来秦穆公乘晋国和郑国新丧之机(晋文公、郑文公去世),便派遣大军暗中越过晋国桃林、崤函地区,攻打郑国,谋图霸业。

由于秦军在途中遇到了郑国商人弦高,以为郑国已经得知了秦国谋划,有所防备,便撤军返回。不过秦军统帅又怕回去无法向秦穆公交差,便在返程途中顺手灭了晋国的附属滑国。不过当秦军满载战利品行至晋国崤山一处狭窄通道时,遭遇晋国军队埋伏,最终全军覆没,秦军三位统帅也沦为俘虏。

原因是晋襄公早已得知秦军动向,为了打击秦国,维护晋国霸业,便准备等秦军回师时,在崤山险地设伏围歼。而“崤之战”发生后,也意味着晋秦联盟破裂,两国从此决裂,开始了长期的争霸战争。由于晋国抢先控制了秦国东进中原的通道,为此秦国一直到春秋时代结束,也未能东进中原。

《左传·宣公十五年》记载:“秋七月,秦桓公伐晋,次于辅氏。壬午,晋侯治兵于稷以略狄土,立黎侯而还。”

不过在晋秦争霸战争中,由于晋国魏氏(三家分晋后的魏国)的封地和秦国接壤,为此秦国和魏氏经常大打出手。比如公元前594年发生的“秦晋辅氏之战”,晋国将军魏颗(魏武子之子)率军在晋地辅氏(今陕西大荔东)击败秦桓公派遣的名将杜回,并将其活捉(成语“结草衔环”便出于此)。

此战魏氏大获全胜,魏颗也因功被晋景公封于令狐(今山西临猗)。此后秦国和晋国魏氏又经常交手,一直延续到春秋后期,可以说晋国魏氏与秦国之间是有世仇的。

后来魏氏从晋国分离,正式成为诸侯,之后魏国首先实行变法改革,一跃成为战国初期的中原霸主。这时魏国不仅国力上远超秦国,军事上又建立起一支训练有素的精锐重装武卒步兵部队,战力强悍,几乎所向无敌,那么魏国为何不先攻灭秦国,彻底免除西部的后顾之忧呢?

其实在魏文侯当政时期,就将发展方向定为西面的秦国。为此派兵西渡黄河,在战略要地少梁修筑城池,以此作为军事据点进攻秦国。之后魏文侯任命吴起为主将,发动了攻秦战争,即便齐国和楚国乘机攻取了魏国东部的几块土地,魏文侯也没有理睬,反而继续督促吴起攻打秦国,最终全部占领了秦国的河西地区。

如果魏国能一直全力推行西向战略,可能秦国真的可能会被魏国所灭。但魏武侯继位后,可能是其父为他留下了强大的家底,魏文侯有些飘了,先是两线作战,同时攻打秦国和郑国,不久后又开始三线作战,率领三晋联军攻打楚国。还不仅如此,魏文侯还对周安王施压,册封齐国田氏为齐侯,之后又对准了三晋同盟的自己人赵国,为此三晋联盟逐渐瓦解。

而且由于魏武侯四处征战,导致魏国结怨于诸侯,被周边楚、齐、赵等大国针对,秦国因此压力大减,而魏国也失去了攻灭秦国的大好机会。之后魏国在周边大国的夹攻下,不仅失去了中原霸主的地位,还开始不断衰落,彻底走向了没落。

可以说魏国在国力强盛时没能灭了秦国,很大程度是因为魏武侯错误的战略所导致。

魏文侯将发展方向定为西边的秦国

韩、赵、魏三家共同攻灭晋国智氏后,如果再进行内斗,必然会是三败俱伤,为此三家放弃内斗,开始各自发展,向外扩张。由于赵氏在北,发展方向是北部的代地,韩氏在东,发展方向是南面的郑国(最终郑国被韩国所灭),于是魏文侯在完成变法改革后,就将发展方向定为西面的秦国。

《史记·魏世家》记载:“城少梁。使子击围繁、庞,出其民。伐秦,筑临晋元里。”

《史记·秦本纪》记载:“灵公六年,晋城少梁,秦击之。”

在公元前419年,魏文侯派兵西渡黄河,在战略要地少梁筑城(今陕西韩城西南),以此作为进攻秦国的军事据点,经过多年较量,魏国占住了这个战略要地。之后在公元前412年,魏文侯派儿子公子击(魏武侯)率军攻打秦国的繁、庞两地(今韩城东南),驱逐了当地的秦国百姓。

《史记》记载:“吴起于是闻魏文侯贤,欲事之。魏文侯以为将,击秦,拔五城。”

三年后,魏文侯任命吴起为攻秦主将,再次出兵攻打秦国,攻占了临晋、元里等地,并在当地筑城。在吴起的指挥之下,魏军节节胜利,魏、秦两国在河西地区的对峙局面被打破,直接冲破了西河防线,随后吴起率军直扑秦国腹地渭河平原,因为吴起的目的就是攻灭秦国,一旦魏军进入渭河平原,秦国就会有亡国风险。

《史记》记载:“子击西攻秦,至郑而还,筑雒阴、合阳。”

于是秦国调集重兵防守,同时又派使者请求齐、楚两国攻打魏国,以减轻压力。但魏文侯并没有理睬齐、楚两国对魏国东部的进攻,即便不少土地被攻占,也没有要放弃或减缓对秦国的攻势,反而督促吴起全力攻秦。同时又派公子击乘防守空虚之际,攻占了秦国的军事重镇繁庞,并在已经攻占的雒阴、合阳等地筑城。

《史记》记载:“伐秦,败我武下,得其将识。是岁,文侯卒,子击立,是为武侯。”

最终魏国完全攻占了秦国的河西地区,之后魏文侯开始进行文化渗透,彻底占领了河西地区,设立西河郡。之后魏文侯继续推行西向战略,直到去世同年,魏国依然还在攻打秦国。以此可见,魏文侯灭秦之心坚如磐石,并为之付诸行动。

魏武侯四面征战,结仇于诸侯,使魏国陷入四面受敌窘境,秦国得到喘息之机

魏武侯继位后虽然没有改变其父魏文侯制定的西向战略,但魏国的重心却开始偏移。由于魏文侯在位时期实行变法改革,实现了富国强兵,并打下了大片疆土,使魏国成为战国初期实力最强的国家。在极为雄厚的家底下,魏武侯的野心在不断放大,经过短暂休整后,就开始了南征北战的一生。

《史记》记载:“伐郑。城酸枣。败秦于注。”

《史记》记载:“悼王九年,伐韩,取负黍。十一年(公元前391年),三晋伐楚,败我大梁、榆关。楚厚赂秦,与之平。”

魏武侯第一个攻打的国家是郑国,同年又命大将吴起攻打秦国注城。由于楚国攻打韩国,攻占了负黍(今河南省登封市境内),两年后,魏武侯便率领三晋联军攻打楚国,攻占了大梁(魏国后期都城)、榆关等地,之后魏国又陆续攻占了黄河以内的大片土地。

《史记》记载:“吴起为西河守,甚有声名。将三军,使士卒乐死,敌国不敢谋。守西河而秦兵不敢东乡。”

楚国为此用厚利联合秦国,请求出兵攻打三晋,以减轻楚国的压力。而且秦国一直想要从魏国手中收回河西之地,但由于吴起坐镇西河郡,秦国之前的多次进攻都以失败告终。于是在公元前389年,秦国再次调集重兵大举进攻魏国西河郡,意欲一举收回河西地区。

《史记》记载:“公叔为相,尚魏公主,而害吴起。武侯疑之而弗信也。吴起惧得罪,遂去,即之楚。”

秦、魏两军大战于阴晋,结果五十万秦军被吴起率领的五万魏武卒多次,反复击穿军阵,最终大败而逃。阴晋之战后,秦国从根本上被削弱,再也无力抵抗魏军攻势。但由于新上任的魏相公叔座的忌惮吴起,为此用计使吴起被武侯怀疑,迫使其离开魏国,投奔了楚国,秦国因此得到了一丝喘息之机。

如果魏武侯此时调转重心,全力攻秦,可能秦国真的会被魏国所灭,但魏武侯并没有这么做。主要有两点原因:一、阴晋之战,秦国元气大伤,或许魏武侯认为秦国已经不足为虑;二、秦灵公之子(秦献公)早年流亡魏国,为了感谢魏国三十年来的盛情款待,公子连在回国继位前曾向魏武侯保证,不与魏国为敌。

机会稍纵即逝,秦国在秦献公的改革治理下,很快便拉住了逐渐衰败的局面,并且国力开始逐渐恢复。而魏武侯也改变了西向战略,将重心改为向中原发展,或许魏国的强大的实力,以及之前取得的胜利,让魏武侯变得骄纵恣肆,不仅“迫使”周太子册封齐国田氏为齐侯(田氏代齐),还开始插手同盟赵国的朝政,竟然帮助赵国公子朝攻打赵敬侯。

《史记》记载:“伐齐,至桑丘。翟败我于浍。使吴起伐齐,至灵丘。败赵北蔺。伐楚,取鲁阳。”

以魏国为首的三晋同盟开始逐渐瓦解,之后魏武侯又向东攻打齐国,向北攻打赵国。到此为止,魏武侯可以说将魏国周围的诸侯都得罪了个遍,秦国也因魏国结怨于诸侯而压力大减。此后魏国不仅陷入了西面受敌的窘境,也失去了灭亡秦国的机会。

魏惠王时代,魏国遭受各国夹击逐渐衰落,再无灭秦实力 

由于魏武侯去世前尚未指定继承人,导致两个儿子互相争立,魏国陷入内乱。赵成侯和韩懿侯便乘机各自带领军队攻打魏国,韩赵联军在浊泽打败魏军,进而包围了魏都安邑,赵成侯主张让魏国割地,韩懿侯则是想将魏国分裂为两国,变成比宋国、卫国更弱的国家,韩赵两国就不用再担心魏国。

由于两人固执己见,意见无法统一,最终各自撤军,魏惠王继承了君位。不过魏国虽然保住了独立,但“浊泽之战”使三晋联盟彻底瓦解,而魏国也陷入孤立境地。

《史记》记载:“惠王五年,与韩会宅阳。为秦所败。”

此时西边的秦国变得强大起来,秦献公基本已经在国内完成了一系列改革,魏国再也没有机会攻灭秦国。而且数年后,魏、韩两国攻打周显王,秦献公便以勤王为借口,在周都洛邑城下打败了魏韩联军。

《史记》记载:“献公二十一年,与晋战于石门,斩首六万,天子贺以黼黻。二十三年,与魏晋战少梁,虏其将公孙痤。”

两年后(公元前364年),秦献公出兵夺取河西故地,在魏国石门大败魏军,斩首六万余人,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大胜利,周显王还专门派使者前来祝贺,并赐予伯的称号。又两年,在少梁之战中,魏军又大败于秦军,统帅公叔座也沦为秦国俘虏。

而且由于魏武侯之前的征伐结仇于诸侯,终于在魏惠王时代得到了爆发,在周边齐、楚、赵、秦等国的轮番进攻下,比如齐魏桂陵之战、马陵之战,秦收复河西之战、雕阴之战等,魏国国力大损,失去霸主地位,并且不断衰落,从此一蹶不振,彻底走向了没落。

直至战国时代结束,魏国也再未有过什么上乘的表演,最终被强大起来的秦国所灭。

结语:

魏国虽然是战国初期的中原霸主,实力一度凌驾于各国之上,但很大程度由于魏武侯错误的战略决定,魏国失去了灭秦良机,最终还被逐渐强大的起来的秦国反过来灭国。

文/历史紫陌阁

回味更多历史,下期更精彩。

欢迎大家的关注和点赞,谢谢大家的支持。

本文声明原创,文中配图来源网络,侵删。

精彩推荐